2014年1月7日,房产管理中心主任***带着领导班子成员驱车近一个小时来到**乡*村的贫困户家中进行慰问。对韩保良、韩大山、韩保新、韩小勇等贫困户、留守户一一带去了食用油,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作为过节的礼物,询问了大家的生活难处,鼓励大家要努力生活。对韩有福等致富户询问了致富经验,赞扬其带头模范作用,鼓励他们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来到贫困户的住地,走进了他们的房间,看了他们室内简陋的陈设,***主任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住的感慨“不容易!”,“人们需要帮助,我们的工作做的还是不够,我们还是不够体贴……”他不断的这样自责着,我知道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忙碌,好不容易今天可以休息,但一大早就嚷嚷着要去探望他们,他说年底大家都很忙,但是群众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我们不能懈怠。
韩大山的家里是破旧的青砖房,门口大门是两块木板经历了岁月的摩挲已经露出道道刻痕,放佛是两个老仆人,多少年风雨不改的为他的主人守护那小小的庭院。开门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地地道道的农民的脸,憨厚,淳朴中洋溢着满脸的微笑。
“你们是政府的人?我认得你们。”
“韩大山,快过年了,准备年货了么?”
“呵呵,呵呵!”
韩大山乐呵呵的接过***送给他的生活慰问品,挥动着手让大伙进他的屋子。***仿佛发现了什么,把油从他手里拿了过来。
你的身体可又不好了啊,我来替你拿着吧。
韩大山依旧是那样乐呵的笑着,我这时才发现他走路时腿脚有些不灵便。他的身板有些佝偻,头发也白了很多,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走起路来却像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
屋门敞开着,虽然说是大白天,但是屋里的光线依旧很昏暗。里面的东西很少,除了两个水缸几乎看不到什么家具,更不用说什么家用电器了。但是正门口的那张八仙桌子却收拾的干干净净。韩大山坐了下来,
“还是收秋落下的毛病?”***质问他。他不好意思的低了下头,笑着点了下。
“你要照顾好孩子,有困难找党,找政府,不要再这样一个人承担了,你要是身体不好,孩子怎么办,你要多为孩子着想。”
原来韩大山的媳妇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走了,他一个人抚养着孩子,加上自己常年病患不断,身体状况愈加的恶劣。他有两亩地,本来他这样的困难户每到农忙的时候村里都要帮忙的,***主任也多次向村里、乡里反应了他的情况。但是淳朴的他不愿意麻烦别人,一个人不声不响的就把东西收到了家里。劳动量一大,他的身体就受不了,以至于现在连
走路都有些摇晃。
这时候一个孩子跑了过来,一上来就要拆方便面,被韩大山给挥斥住了。
“呵呵,吃吧,就是买给你吃的。”***笑着把包装袋撕开递给了孩子。孩子躲在韩大山的怀里,有些胆怯的接了过来。
出去的时候***拿出了爱心卡,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们要走了,这是我的电话,记住,有什么事你就直接打给我,老韩,你的身体不好,遇到事情千万不要再一个人扛着了。”他握住了韩大山的手,韩大山有些激动,两只手都团了过去。在门口我们向韩大山挥手告别,他和他的孩子使劲挥着手,动作有些夸张,但那瞬间我看见他的眼圈有些发红。
再见!
风依旧很大,路面的水坑已经结了冰。嘴边的哈气让眼前感觉雾气蒙蒙。***和班子成员已经离开,这时我回过头看了一下,韩大山和他的孩子在站立在风中,不住的挥着手,那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像两尊雕像一样伫立在风中,他佝偻的身体在远处看来更加微小了。
再见!再见,我们还会回来的……
贫困户中,韩和平媳妇常年卧床,儿媳妇走失,儿子常年在外务工,自己一个人照顾痴呆的孙子。
韩保新离异,自己轻微脑瘫。家中无劳动力。
韩平定六十二岁,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家中无劳动力。 万秀花,男人早逝,自己在外务工,七十多岁公公在家照顾孩子……
此一行一共对二十户贫困户、留守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进行了慰问,其中对突出的韩小永,韩保新等人进行了座谈。目前,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发展中阶段,还有很多人需要党、需要政府的关怀,我们也会不懈努力,竭我们所能的尽自己的一份力,也希望社会各个方面都伸出援助之手,尽我们所能,共同去关怀这个大家庭中落后的人们,让我们共同携手,发展社会主义,奔向幸福。
第二篇:下乡驻村民情日记下 乡 住 村 民 情 日 记
县委常委、武装部长张凯瑞
2014年12月22日。早晨7:00起床,洗漱完毕,站在窗口,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已然变亮,感受着微风吹动枝条的动静之美,空气是那样地清新凉爽,人也感觉特别轻松。草草吃过早饭,我便领着副部长冯树田和政工科几个干事来到下喇叭乡冻牛坡村进行了调研。下喇叭乡位于山阴县的西北方向,低处山区,紧靠虎山线,境内地形梁峁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冻牛坡村位于乡所在地西约五公里处,总人口764人,总耕地面积5095亩,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仅3433元。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又没有矿产资源,村里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开展以来,如何为农民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使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见到实效、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是我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走访。通过座谈、走访了解到,冻牛坡村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高速公路占地出现了矛盾隐患造成了不稳定;二是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战斗力不强。走访中看到李培祥、李怀珠两位老党员家居简陋,生活十分贫困后,我当场拿出了1000元送到了他们手中;对高速公路占地纠纷户进行了协调与调解,帮助他们认真分析问题,找根源找和解结合点,经过调解,多数村民表示愿意协商解决自己的问题。1
座谈会上,不大的村委会挤满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村里的困难和发展思路,近距离的接触,使我感受到老百姓的淳朴与亲情,军民之间,官民之间在那一刻已融为一体。我围绕“十二五”期间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等话题,与大家共同商讨项目建设和发展规划。并就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困难,提出了四点发展思路:一要围绕“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财路,只有把吃水问题解决了,才能解决山区农村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二要充分利用当地地理资源优势,发展以养羊、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大胆探索“土鸡”散养,通过规模化土鸡饲养,使土鸡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三要做劳务输出文章,发展打工经济。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群众进行劳务输出,能稳定提高农民收益,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四要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快村种植业转型步伐。
中午,在村民王二家,就着一盘萝卜丝,喝着调和饭,吃着莜面窝窝,和老王拉起了家常。“这么多年了,没想到今天有您这么大的领导能住在俺家的土窑洞里,真想不到啊。”“老王,全市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就是通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农户,解民忧,帮助你们脱贫致富 ……此处隐藏9637个字……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走出孙书记家,我们连走了七八户,但有人的只有四户。和孙书记说的一样,这个社的群众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异地搬迁。在走访中,我们也真遇到了两个没媳妇的大龄青年,一个还是村里最年轻的党员王长寿,他说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二人。我动员他搬迁,他说自己一没钱二没弟兄帮忙,没能力搬。说到这里他一脸的茫然。
今天的走访让我感触很深,心情也很沉重。在很多时候,我们坐车下乡只看到的是公路沿线的新农村,可又有多少干部知道这些困难群体还生活在偏远的穷乡僻壤呢?
10月25日星期五 天晴
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我又跟着马主任到他家的玉米地里掰玉米。农村工作不象机关,我们工作组约定每天在村里集中的时间为上午十点。马主任家的两个儿子都在县城打工,家里的农活都是他夫妇二人完成。大儿子已结婚了,可是儿媳妇不会下田劳作,只能在县城租房居住当“家属”。所以,我总在早晚闲暇的时候帮他们到田里掰会儿玉米棒子。
刚到田里掰了不到一个小时,仲副乡长打电话说乡党委马书记要来村里看望我们,顺便还要督促一下近期的秋季覆膜工作。我想马书记来了也好,顺便汇报一下我们帮扶组近期的工作。快到十点时马书记和我们的其他同志都到了。到马主任家后,马书记察看了我们的住处兼驻村帮扶组简易办公室及有关资料和民情日记。之后,我们召开汇报会,向马书记汇报工作。作为帮扶组组长,我简要汇报了驻村帮扶组近期在村内开展工作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对村民们提出的整体移民搬迁、村道硬化、学校教育等问题作了重点汇报。听了汇报,马书记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我们反映的问题一一进行了答复。关于整体移民搬迁的问题,他说去年县扶贫局已向省、市打报告,申请列入易地移民搬迁项目,但至今没有下达;关于硬化村道的问题,他说县上虽然列入了“十二五”规划,但为了早日下达,希望我能帮助争取。我也说明了我的打算,即通过我们的人大领导,给我以前化隆的领导,也就是如今的省交通厅副厅长陶永利说说,能不能特事特批,早日下达。关于学校的问题,马书记表示近期和乡中心学校校长商议解决。同时,马书记要求我们加紧开展就秋季覆膜工作,为确保明年的农业丰收打好基础。对此,我当即表示明天到乡上领取地膜,后天正式开始。
开完汇报会,马书记一行走了,我们继续走访农户。今天我们走访的是二社和一社的农户。在去往一社的路上,我们看到路上沿有一个布局整齐的大院子,里面是一排不算太旧的瓦房。包村干部老谢说那是前几年的学校,可惜以前卖给农户了,要不然可以直接利用起来,修建村级活动室。xx村没有村“两委”活动室,这也是一大困难,我也在常常思考。虽然村民们没有提出,但是作为一级村级组织,没有活动阵地影响村级工作,所以我们把此事也列入了近期工作计划。从这个大院前继续前行,到了清真寺。清真寺后边又有一个院子,听老谢说那是清真寺的。但是院子的最里有三间破平房,老谢说那是原先的村党员活动,如今已废弃。我心想,假如村里有钱建个村级活动室,可地点是个大问题。
随后我们在沿途走访了马有福等四户农户。这些家庭大同小异,家家都种着30来亩地,而且养了三两只骡子、毛驴等劳动用的大牲口和为数不多的绵羊。走访到老党员马忠福家时,天也不早了,但是这个老党员非要让我们留下来吃饭。听老谢说这个老人当过村支书,人又通情达理,在村里很有威信。我说那就和他好好聊聊。老党员说他今年76岁了,是八十年代当的村支书,家里如今有8口人。今年他家除了耕种17亩承包地外,还耕种了23亩他人的撂荒田。他还说种全膜玉米好,去年种了13亩,明年准备种20亩以上。说到这里,我们不失时机的鼓励他的儿子马吉虎今年多覆膜,争取明年播种50亩以上,乡上和我们全力扶持。他没有表示,我们留了电话,让他好好考虑考虑。聊起村里的工作,老党员很感慨!他说:“我们那时候的党员是真正的党员,可是现在的党员不行啊!如今我们村里的党员和干部大多都享受低保,这说不过去啊”。我赶紧给他解释说村里的低保马上要调整,我们会尽力做到公平的。关于调整低保这个事,乡上也交代过我们要抓紧进行,因为去年xx村许多村民为此事到县民政局上访了。这些天我也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曾问过村支部马书记,他说他家也享受低保,但他表示真应该调整村里的低保了。在我们聊天的中间,老党员的儿媳妇端来了一般洋芋菜和馍馍。老党员很热情,三番五次的让吃,我们有点不好意思了。临出门时,我给老党员说:“你是老党员、老干部,我们非常看重你。在今后村里的工作你要继续发挥作用,支持我们的工作”。他连连点头。
因为是星期五,我们走访完后准备回家。可是,因为仲副乡长今天在乡上接受计划生育工作验收,我们回去时没车。我说大家今天就走走,走上一个小时就到山下了,那里有班车。大家都同意。刚走出村子,村委马主任来电话说有个便车,他说好了,拉我们回去。不一会儿,一辆桑塔纳轿车停在路边,让我们上车。我们人多,车里很挤。可是在说笑中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乡政府了。
默认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书记下乡民情日记
下乡书记民情日记
下乡民情日记
下乡书记民情日记两篇
民情日记四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惠购文秘网 www.legou26.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