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工作方案

时间:2024-12-30 11:16:18
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此文共7631字]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八次全会、县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水平的意见》,有效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按照省政府自2021年至2023年实施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和市政府相关工作安排,根据《衡水市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县城建设的有关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县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分类分级、提质进位、创新引领、统筹推动,以风貌特色塑造、产城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更新改造、宜居环境打造、城市管理提升为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提品质、惠民生,全面提升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中小城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县、美丽武强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利用3年时间,通过持续开展七大专项行动,努力使县城空间布局趋于合理,风貌特色逐步显现,集聚能力持续增强,承载功能大幅提升,环境容貌明显改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到2023年,基本建立完善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消除中小学校大班额,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基本达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9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6个,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个,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7%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历史建筑全部挂牌保护,停车难等问题有效解决,巩固省级洁净城全覆盖成果,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

三、主要任务

(一)风貌特色塑造行动

1.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健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序编制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建立规划人口规模、三条控制线、产业发展布局、建设正负面清单等管控制度。完善总体城市设计,科学确定县城整体形态、开发强度、规划建设参数等指标,摆脱“千城一面”,打造“一城一韵”。结合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商业中心、文体中心、重要街道、沿河滨水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打造“城市客厅”。2021年,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编制。2022年至2023年,每年完成2-4项以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责任单位:县规委会相关成员单位)

2.彰显区域空间特色。结合河湖水系、农田林网等,形成蓝绿交织、农耕文化厚重的多彩大地景观。着力优化形成各具特色、各显其美的县域魅力空间格局。(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各乡镇区)

3.强化历史文化传承。梳理挖掘凸显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通过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小品雕塑等载体展示传承年画文化、音乐文化。广泛动员公众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及时挂牌建档,纳入保护名录。探索创新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丰富文化、旅游、商业业态,打造特色彰显、功能完善、活力十足的示范工程。2021年,基本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和测绘建档工作。2022年至2023年,持续做好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区)

4.加强城区建筑管控。探索建立城市总建筑师制度,加大优秀建筑设计正面引导力度,加强标志性建筑设计监管,打造更多县城亮点和精品建筑。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代建筑方针,强化建筑设计管理,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乱象。研究建筑第五立面形态设计,明确屋顶景观要求。严格控制自然生态、景观敏感等重点地段周边建筑高度,保持视线通廊,保护好传统格局和风貌。2021年至2023年,每年打造不少于2个特色风貌建筑。(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产城融合发展行动

1.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发挥县城不同资源和区位优势,推进县城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重点打造“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中,“9”,指年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列入省重点支持帮扶的9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枣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和毛皮产业集群、武邑金属橱柜产业集群、深州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安平丝网产业集群、故城服装服饰产业集群、景县橡塑制品产业集群、阜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5”,指衡水市确定的5个市级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武强乐器产业集群、饶阳智能轨道交通信号器材产业集群、阜城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景县铁塔钢构产业集群、冀州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提高产业与县城资源禀赋匹配度,增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能力,谋划推进“雄安研发、武强制造”。深入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模式,促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集中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产业园区提档升级,为产业经济和县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2021年武强经开区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周窝镇)

2.促进产城互动融合。有序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发展和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要素互动共赢、良性循环。依托现有省级开发区,统筹产业园区与县城发展,打造一批产业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推进县城新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形成互联互通、功能互补、融合发展新格局,拓展县城经济发展新空间。(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开发区)

3.加快发展“河北建造”。加快转变建筑建造方式,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广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建造方式。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深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促进“河北建造”加快发展。2021年至2023年,每年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新建项目不少于1个。(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公共服务配套行动

1.统筹公共服务设施。落实国家和省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有关要求,合理布局并形成以社区级设施为基础,县级设施衔接配套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严格执行非经营性公建配建标准和规定,建设与社区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非经营性公建设施。制定非经营性公建建设管理和移交办法,确保按标准建设,按规定移交,及时有效使用。(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文化旅游局、县商务局、县卫健局、县消防大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职能分工负责责任单位:各乡镇区)

2.加强教育设施建设。 ……此处隐藏2775个字……大限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2021年,建成区3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2022年,60%的社区建成绿色社区,基本实现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4.提升园林绿化品质。以园林城、生态园林城、人居环境奖创建为重要抓手,注重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有效实施,打造独具特色、流畅的绿色线性空间。因地制宜建设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各类型公园,推进绿道绿廊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公园服务体系,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积极创建星级公园和园林式单位、小区、街道,对现有绿地进行绿更新、微更新,不断提高绿地品质。2021年,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

(七)城市管理提升行动

1.开展城市体检评估。2021年,对接省级城市体检试点,重点针对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等方面,找出短板弱项,提出“诊疗药方”,加快整治提升。2022年至2023年,按照国家和省要求有序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整治县城容貌秩序。以“洁净、整齐、有序、绿色、美丽”为目标,开展县城容貌环境“十乱”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优化牌匾广告设置,整顿街道空间秩序,规范市场摊点,治理交通环境。深入推进污染源治理,全面落实《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强化施工、裸露地面和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健全空气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大气环境质量。2021年,建成区完成全部主次干道和重要节点“脏乱差”整治任务,巩固“洁净城市”全覆盖成果。(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强化精细管理能力。全面推行覆盖城区的街长、路长、巷长责任制,实现网格化、精准化管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与调控,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开展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县城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推行以街区为单元的微更新、微整治。2021年至2023年,成功创建“美丽街区”3个和“精品街道”6条。(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4.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对建成区道路、桥梁、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环卫、园林等市政基础设施实施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更新改造,全面提升设施运行服务效率和事故监测预警能力。以数字化城管平台为基础,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加强与其它智能化管理平台有效对接。2021年,数字化城管平台与省市对接。2022年至2023年,根据既有条件探索启动BIM示范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5.加强安全韧性管理。持续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加快新技术、新标准推广应用,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健全水、电、气、热、信等生命线应急保障系统,确保设施安全运营。科学确定城乡消防安全布局,有序规划建设消防队(站),按照标准建设和维护公共消防设施。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加强新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实施危险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充分利用场馆、绿地及地下空间等建设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城市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健全信息互通、协调联动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提升应急处置、系统治理等综合防灾水平。(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消防大队、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武强县县城建设提质升级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推进所属行业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挂帅,结合本部门实际,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健全责任体系,整合力量、制定清单、全力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分工协作,强化对标对表。为加强各项任务及政策措施落实,成立6个专项工作组:风貌特色组,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配合,负责规划设计水平提升、区域空间特色彰显、城区建筑风貌管控等工作推进;产业经济组,由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商务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负责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城融合等工作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组,由县文化旅游局牵头,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体育局等部门配合,负责文化体育、养老体系、卫生健康、教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等工作推进;基础设施完善组,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等部门配合,负责道路交通设施、供水设施、停车设施、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园林绿化等基础建设工作推进;宜居环境打造组,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武强镇等部门配合,负责老旧小区改造、建筑节能水平提升、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组,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消防大队等部门配合,负责城市体检评估、县城容貌秩序、精细化城市管理、智慧城管等工作推进。明确《全省县城建设提质升级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县级牵头部门,县级牵头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组织对标市领导小组,及时参与全省、全市指标体系解读视频会,根据国家和省、市重点工作要求,强化对标对表,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县城建设工作水平。

(三)创新推进机制。全市县(市、组团区)综合考虑地区生产总值、建成区面积、建成区人口等因素,分为A、B两类,每年进行动态调整,2021年我县为B类。我县将对接市领导小组,配合做好每年全市A、B两类县(市、组团区)样板示范县、品质提升县、基础强化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召开全县现场观摩调度推进会,实行半年集中督导检查、定期调度和通报有关工作。鼓励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开展体检评估、技术服务。

(四)加强政策支持。加快开展县城建设项目谋划与储备,做好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规划、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动态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依法合规使用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城建设提质升级项目。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加强建设用地支撑,保障项目合理用地需求,注重盘活存量和低效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

(五)强化宣传培训。加强县城建设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简报、网站微信等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广泛动员志愿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县城建设提质升级行动,提高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组织赴先进地区对标考察交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不断提高规划建设管理队伍素质。

附件:1.衡水市县城建设提质升级县(市、组团区)

分类名单

2.2021年度全省B类县(市、组团区)提质升级指标体系及县级牵

《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此文共763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惠购文秘网 www.legou26.com 版权所有